郭桂蓉院士,通信与电子技术专家。1937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59年本科毕业于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工程系,1959年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学习一年后,1960年进入苏联莫斯科筎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1965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茹可夫斯基军事航空工程学院,获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先后任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校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现任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主任。主持并设计研制成功舰船雷达目标自动识别系统、空中目标电磁特征提取与识别系统、宽带雷达目标自动识别系统、舰船、装甲、飞机等目标自动识别综合系统、雷达抗干扰系统、雷达干扰自动识别系统。首次提出了目标特征三态划分和多种变换域特征提取的新概念、新方法,提出了空中目标全极化域结构特征描述和极化状态识别的独创性方法,提出了可实现对地面目标全姿态角高准确度自动识别的多散射中心分布式扩展目标的距离像识别新方法、新途径。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自动识别系统柔性技术,建立了动态目标模式识别理论框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5项。

 郭桂蓉院士是中国雷达系统、雷达目标识别、精确制导武器自动目标识别领域的著名学者和专家,国家级研究基地自动目标识别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创建人。在科研方面主持并设计、研制成功20余项国防急需的科研攻关项目,取得一批国际领先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并具有重大国防效益的科研成果。在雷达抗干扰、雷达目标识别、精确制导武器自动目标领域取得重大创造性成就。他主持研制的“41号系统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KD85-466系统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ATR-8912系统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1992年他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9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著有《最佳离散信号》《模糊模式识别》(获第七届中国图书奖)《信息处理中的模糊技术》等;撰有《模糊模式识别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基于极化频率稳定度的目标识别》等论文70余篇。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鲸院士,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1940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1958年毕业于安庆一中;1963 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现为总参驻蓉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空间目标监测领域的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先后主持完成了多项大型重点系统工程项目的研制,提出许多重大技术创新思想和设计方案,在所从事研究的领域取得一系列创造性、突破性的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并荣获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大连理工大学知识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知识与系统科学学会副主席,国际知识与系统科学杂志主编。辽宁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大连市委市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
曾任该校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管理学院第一任院长(1986-1989)。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科评议组成员(第一、二、三届),电子工业部计算机与自动化控制教材编委会副主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工程协会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管理学会理事。7种核心刊物的编委。
在上一世纪的五十与六十年代,他从事自动化专业的创建和理论的引进,工业自动化应用的试点工作,曾开发过我国第一台石油管卷管机的自动控制系统以及我国第一台电渣重溶的交流控制系统,在我国自动化研究与教育领域做过大量艰苦的开拓工作。
在国内,他在上一世纪的60年代从事系统工程领域理论与应用研究,70年代后期在大连理工大学建立了我国第一批系统工程科研机构与博士学位授予点。他一贯主张系统工程研究必须密切联系我国经济建设实际,并身体力行,参加实际研究课题,先后完成了能源系统分析、炼油企业生产计划与调度系统分析、县区综合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元决策理论与应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网络计划技术的新方法与应用、智能型交互式集成化决策支持系统等,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曾在维也纳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任研究员,主持国际合作项目。项目成果开辟了我国区域综合规划大型集成化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开发的新方向,也为IIASA开辟了信息技术在系统工程中应用的新领域。
他编写出版过11种教材与专著,其中《分布式计算机管理与控制系统》获国家级优秀教材奖,《系统工
王众托
程引论》两版先后两次获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奖,翻译出版了9种教材(其中一些经典理论专著对系统与控制理论在我国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在国内外发表过120多篇学术论文与科学报告。科研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和石化总公司科技奖,全国计算机应用成果奖等11项。
1984年第一批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98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两次获辽宁省劳动模范、三次获大连市劳动模范称号。2001年,王众托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管理学部成立后首批增选的院士。

马志明,男,籍贯山西省交城县,1948年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1984年获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数学博士学位。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7年当选为数理统计学会(IMS)Fellow。

曾任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2000年元月至2003年12月任中国数学会第八届理事长,其间担任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组委会主席。 

现任中国科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国际数学联盟(IMU)副主席,中国数学会第十届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应用数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 

马志明院士在概率论与随机分析领域有重要贡献。他研究狄氏型与马氏过程的对应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人合作建立了拟正则狄氏型与右连续马氏过程一一对应的新框架,并在马氏过程理论、无穷维分析、量子场论、共形空间等领域获得应用,他与Rockner合写的英文专 著已成为该领域基本文献。在Malliavin算法方面,他与合作者证明了Wiener空间的容度与所选取的可测范数无关。在无穷维分析领域,他与合作者 得到紧Riemann流形的环空间上带位势项的对数Sobolev不等式,这是目前国际上该研究方向最好的结果。他还在奇异位势理论、费曼积分、薛定锷方程的概率解、随机线性泛函的积分表现、无处Radon光滑测度等方面获得多项研究成果。 

马志明院士1994年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邀请报告。曾获Max-Planck研究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陈省身数学奖、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何梁何利奖、华罗庚数学奖等。

谢平,1955年出生,浙江温州人。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长期在中国人民银行任职,后担任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第一任总经理,现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个人简历

1962.9--1968.7:温州市五马小学

1968.8--1969.8:因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一年

1969.9--1971.8:温州市第七中学(初中)

1979.8—1980.12,温州业余科技大学英语班;

1982.2—1985.1,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系硕士学位研究生;

1985.10—1988.8,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博士学位研究生;

1990.1—1990.4,新加坡华联银行商业银行业务培训;

1996.8—1996.11,华盛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规划和货币政策”高级培训班;

1985.1—1985.10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调查研究室工作;

1988.8—1991.1任中国人民银行综合计划司货币流通处主任科员;

1991.1—1992.8,中国人民银行利率储蓄管理司储蓄规划处副处长、处长;

1992.8—1994.4,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处长;

1994.5—1996.4,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副司局长级);

1996.4—1997.4,中国人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司副司长;

1997.5—1997.11,中国人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司司长;

1997.11—1998.7?中国人民银行湖南分行行长、党组书记;

1998.3,当选为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8.8至2003.10,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兼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2003年11月,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并兼任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第一任总经理、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5年6月,专职任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在其任内,积极推动国有银行改革,推出多种制度创新,如派出董事制度,对数家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机构注资,将工行、建行、中行分别送到香港H股及A股市场上市

2007年9月,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划归其下,谢平兼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2010年4月,谢平结束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一职,专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分管海外投资业务。

主要作品

《金融腐败:非规范融资行为的交易特征和体制动因》 经济研究(2003)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monetary policy and exchange rate policy in an open economy in transition a case study on China from 1994 to 2000》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14(2003)

《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 《经济研究》(2002)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争论》 《金融研究》(2001)

《新世纪中国货币政策的挑战》 《金融研究》(2000)

《通货紧缩和货币政策》 《经济研究》 (1999)

《当代西方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述评》 《金融研究》(1998)

《货币政策操作的最优规则》 《金融研究》 (1997)

《中国金融制度的选择》 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12月

《资本流入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5)

《关于中国金融形势的几个问题》 《管理世界》 (1995)

《中国转轨经济中的通货膨胀和货币控制》《金融研究》(1994)

《论国家专业银行的改革》《经济研究》(1994)